来源:《人文天下》2018年1月刊(总第111期) 来源作者:张学勤 来源时间:2018-02-23 14:32:45编辑人:  发布时间:2018-02-23 14:32:45 浏览次数:

屏读时代的产业模式创新

   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,使人们获取信息与消费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革,屏幕屏读成为人们处理信息的关键平台与环节。

  屏读,是指人类社会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信息生产、信息编码和信息消费的新方式,即在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双重技术变革的前提下,人们主要是通过手机屏幕、随身便携智能终端的屏幕等设备,来实现信息数据的生产、编码和消费。所以,屏读的“读”不再是传统概念上读书的“读”,不再是简单地仅从书刊报纸上阅读纸质文本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信息,屏读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,是大数据条件下无数信息的生产、编码和消费模式。

  

一、屏读时代的两大动能

  当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可以通过智能屏幕来展现的时候,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屏读时代。在这个时代,所有的人类行为因为痕迹的留存和集聚,无限的互联和界限的融化,呈现了两个趋势,即大数据和个体原创力。这两个趋势同时也是两个产业发展的资源动能。

  屏读时代的一大动能是资源大数据。无论是医疗数据、电商数据、交通数据、金融数据、人口数据、基因数据等,都以大数据的形式出现,形成“互联网+”的产业模型。“互联网+金融”“互联网+农业”“互联网+旅游”“互联网+医疗”“互联网+装修”等模式,已经日渐成为各个商业领域的开拓者和日常生活的服务者。其中,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便利结算者,成为身边最为便利的银行,逐渐呈现出了消灭现金支付的趋势。

  屏读时代的另一个动能即经济创新力的源泉,在于人类社会的创新驱动力、个体创造力的激发。这一源泉包含了文创产业、内容产业、手工艺、微编程、民宿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创新突破,既有产业平台型,又有个体IP的塑造。个体原创力自古就有,屏读时代给个体提供了资源聚合、低成本传播与销售的翅膀,使个体能够在互联时代下,充分调动传统社会不可想象的资源。

  

  二、屏读时代产业模式创新类型

产业模式是基于时代民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而产生的,屏读时代的独特性,也造就了相应的产业模式,并以该模式的发展方向为创新突破点,继续创造出更多的成功案例。当今比较明显的产业模式创新类型共有四种:共享经济模式、定制服务模式、体验IP模式、个体文创模式。

(一)共享经济模式

共享经济模式已经风靡全球,并被众多的政府所推崇,成为节约资源、减少库存、激发个体、扩大就业的重要良方,其中优步、滴滴、摩拜单车都是交通领域内共享经济的成功案例。共享经济的实现,借助屏读中的大数据构建了智能系统,如车辆调度、路线需求、计费体系、结算体系及信用奖惩等措施,保证共享经济能够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中得以顺利推行。

  (二)定制服务模式

  定制服务模式,更多的体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领域的要求。比如服装上门量体裁衣定制衣邦人的APP,便要求服装设计师们提供一对一的专业上门服务,以满足顾客对精致服装的各方面的需求。同时,一些农场也在开辟特定的菜地及果树、家禽等,以认养的方式,为城市白领提供定制服务,按照顾客的具体要求,进行相关产品及服务的生产,而不是批量的工业化生产。

  这种定制模式以私人需求为主,借助移动互联终端实现了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和进度监控,保证了服务质量和时间成本的控制。

  (三)体验IP模式

  体验IP 模式,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领域。借助屏幕的场景建构和知行合一的转化,将自己的旅游景区建设成为稀缺的体验场地,让每一位顾客的消费都能成为一场独特的体验。这样,顾客的自我分享就顺利成为了企业产品的二次或多次传播。

  体验IP 模式较为经典的,如理县的浮云牧场,在川西的大山深处高高的雪山上建了民宿,而奇特的风景、艰难的交通,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,浮云牧场成为神秘诗意的远方。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,一方面借助了屏读时代的场景建构传播模式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创建者的审美设计能力,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,适应了当下人们的审美体验。

  (四)个体文创模式

个体文创模式,主要集中在手工艺和农特产品领域。相关手工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,或农特产品的生产者,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,因平台的限制,无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全世界,尤其是那些产量小、生长周期长的农特产品,加工工序也会受到限制,销售渠道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因此,微信的小程序、支付宝、顺丰等平台,为所生产的手工艺品或农特产品提供场景建构和故事讲述的可能性,通过APP呈现相关的趣味故事,并实现下单与结算的技术对接,以便顺利形成个体的创新创业可能。个体文创模式体现了屏读时代平台技术对人的创造力的解放,拓展了偏远山区的手工艺及农特产品市场,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

 

作者简介:张学勤,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,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,四川大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博士后。

Baidu
sogou